春光那么好,百鸟齐鸣,万物生长,弥漫在空气中的因子让人满心期许但又慵懒晕眩,生活的一切等待一次出走。午后,听小野丽莎的乡村音乐,有种冲动想沿着乡村的小路回到自己曾经最纯真的初始。倏地抬头,俄罗斯的特卡乔夫兄弟的油画高高在上。除却纯真,它还保留了一份安详和宁静,我想是极适合那颗追逐原始和平静的心灵的。
特卡乔夫兄弟,顾名思义,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地绘画,而是一个共同体。也就是说,他们的许多主要作品,都是兄弟俩共同创作完成的,这在俄罗斯美术史上是罕见并且是独特的。作品既彰显了深厚的传统功底,又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俄·特卡乔夫兄弟《镜前的姑娘》
《镜前的姑娘》描绘的是一位在镜前梳妆的少女,她身着蓝色的带着小雏菊的连衣裙,站在镜前梳理着自己的头发。这时候,屋外明艳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斑斑点点地落在画面上,白色的纱幔随微风轻轻摆动,整幅画面洋溢着平静、祥和的气氛。色彩倾向明艳鲜明,人物的塑造与周围的描绘同样着力,虽然没有对人物深入细致的刻画,但作品呈现出来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使画面更加饱满。画面中飞舞的笔触、丰富的肌理,饱含了画家对乡村生活的无限热情。画面中粉黄与浅蓝,蓝色与橘黄的强烈对比,形成了视觉的张力。暗部颜色冷而浑厚,亮部颜色暖而响亮,这种技巧对外光的表现十分成功。另外,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体现了画家对画面“真实感”的注重,重现了现场气氛的第一感觉,让观者在有限的画面里寻觅到无限的想象空间。
收藏缘起
当初收购特卡乔夫兄弟的油画,全山石教授的功劳可谓最大。在美术馆办馆时,全老师便提出了要精收一批俄罗斯画家的作品,特卡乔夫兄弟的作品便在选择清单中。美术馆当初主攻收购俄罗斯油画是因为,油画这一画种产生在西方有着深厚的传统,而俄罗斯在彼得大帝时代就先后派画家到荷兰和意大利取深造,后来又派人去法国学习,所以说俄罗斯油画和西方油画实际上是一个体系的。在收购这批油画时,全老师是委托留俄的学生一家一家去跑,把画家同意拿出来的作品照片发给全老师,待全老师初步选定后,再请一位俄罗斯油画教授护送至国内。画到杭州后经全老师精心挑选后留下一部分,大部分又被送了回去。
作者简介
特卡乔夫兄弟(哥哥谢尔盖·特卡乔夫出生于1922 年,弟弟阿历克赛·特卡乔夫出生于1925 年)。他们少年时曾得到专业美术教师瓦希里耶夫、弗拉兹涅夫等人的教诲,使他们得以进入了艺术的殿堂。兄弟俩先后在维切普斯克美术学校和莫斯科美术中学学习,然后经历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洗礼。二战结束后,兄弟俩先后考入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1952年起,两兄弟开始合作,积极参加展览活动, 1956 年同时当选为苏联美术家协会莫斯科州分会理事, 1974 年同时获俄罗斯联邦人民美术家称号, 1987 年在俄罗斯联邦美术家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俄罗斯联邦美术家协会理事会书记。1996 年特卡乔夫兄弟《关于时代和自己》一书出版。
艺术特点
因特卡乔夫兄弟出生于农村的缘故,农村那种艰苦朴素的生活、纯朴的民风深深感染了他们。他们力图在质朴、亲切的农村生活中找到创作的激情与灵感。他们认为作品要打动观众,首先画家自己对所画题材要熟悉,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打动他自己,才能有的放矢,有感而发。特卡乔夫兄弟的作品可谓都是倾心之作,是兄弟俩以艺术家的身份对社会、战争、生活、历史严肃而又客观的阐述。因作品以农村题材为主,风格质朴、清新,很有艺术感染力,被誉为“乡村写实主义”。
所画作品用色较厚,下笔直取,笔随形转,方圆结合,铿锵有力,造型简洁,注重整体性,善于表现画面中的氛围。在用色上,色彩概括,并富有装饰性,带有明显的俄罗斯民间风格。颜色丰富且响亮,这或许也是因为受到了法国印象派的影响。许多作品都是采用直接画法,完全靠色彩关系来变现画面的光影变化。
俄·特卡乔夫兄弟《灯光》
俄·特卡乔夫兄弟《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