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配得上牡丹的富贵华丽,菊花的惊世骇俗,兰花的遗世独立,非中国的工笔画莫属。所以,寻常瞥见工笔画,无外乎花花草草,飞禽走兽罢了。而人物工笔画却很寥寥。物稀为贵,若偶有拾得,确实值得细细品玩。welcometo欢迎光临888集团美术管倒是珍藏了两件极品,来自工笔美术大师顾生岳的《弘一法师像》、《秋瑾像》和《老农像》。
顾生岳《老农像轴》
作者简介
顾生岳(1927—2012),生于浙江舟山。1949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进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深造。1952年毕业留院任教。1961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5年晋升为教授。历任杭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兼浙江画院副院长、浙江人物画研究会会长、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中国工笔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委等职。
现代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速写和工笔人物画。速写注重以形取神,工笔人物画则力求摆脱二百年来陈陈相因和日趋纤细、烦琐、浮薄的积习。远追汉唐高简宁静、古朴凝重的气局和开拓精神、并汲取外来艺术之长。他是工笔人物画家中极为罕见的艺术真正成熟于晚年的人。
作品赏析
《天心月圆·弘一法师像》
顾生岳《天心月圆·弘一法师像》镜片
顾教授的这幅工笔人物画,以极简的笔墨画出了弘一法师“高山仰止”般的精神和“君子不器”的特质。
画面中,左上方一轮带晕的月亮,以铁线勾画,以淡染渲出了昏暗的月色,朦朦胧胧,颇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意境。天的近处重染,远处轻染,轻重变化色阶过渡匀净自然。弘一法师像为站立入定法相,身着长法衣,双手叠放于胸前,矗立于荒漠之中,显现出亲切慈祥的容貌。背景中三株重勾的小树,虽简去了繁叶,但其刚劲、顽强的枝条却给无尽起伏的荒漠增添了几分生机。人物也用铁线描,面、手、衣服的勾线,既简洁、圆润、精谨、利索,又刚劲、厚重、放逸、生动。法衣褶,当褶处则褶,不当褶处则不折,干净利索恰到好处。弘一法师巍然矗立于天地之间,下身重染,僧鞋染得最重几乎成为黑色,显得极为稳重。往上渐次淡染,额头最淡,是为该大作最亮最醒目的高光,形成一轮“天心明月”,与天上的圆月遥相呼应,这更给弘一法师增添了神秘莫测和特立独行的色彩。荒漠中的几条没骨淡染,将实若虚,坎坷莫测,生动刻画出了荒漠的起伏与多变。远处的地平线,重染与天相连,显出地的旷远无际。月亮、人物、树木,都是用的一种技法——铁线描,且都用得劲健、流畅、匀净、简静,有弹性、有力度、有厚度,又有丰富变化而不单一的感觉。
这幅画的设色也不绚烂,只有“清静”的一色——土黄中泛着赭绿。画面只有色阶的变化而无色彩的对比,但是并不显得单调,给人的感觉却是极为丰富的。杰出的艺术创造性,将天地人画为一色合为一体,但又各有其形其象其位其责,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禅定”空间。顾教授用简得不能再简的色、线与结构,却表现出极为丰富的画面意境。
艺术成就
五六十年代顾生岳的艺术开始初具雏形,以中国传统为本,洋学中用。这一时期他的创作已广为人知,并与方增先、李震坚、周昌谷等,共同开创了中国画史的新局面,被称为“浙派”人物画。这一时期对顾生岳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就艺术成就而言,顾生岳和其他浙派人物画家不同,他的艺术并非成熟于浙派鼎盛的年代。
在改革开放时期,顾生岳重点研究了汉唐时期的艺术,又出国考察了日本画、越南磨漆画、印度细密画。在这样充满创新激情与全面审视艺术规律的思想贯彻下,80年代初顾生岳在人物画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创作出了一批令人振奋的作品,其中的代表新作品为工笔画《维族长老》及《红衣少女》。这两张作品的问世代表着顾生岳的艺术成就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顾生岳说:“浙派时期的工笔画考虑到工农兵的欣赏水平和政治需要,用色往往鲜艳繁复,内容也有连环画情结的感觉。 创作《维族长老》时就想把汉唐的浑厚、古朴、单纯凝练的表达出来,把变化藏在单纯之中。”在创作这幅作品时,顾生岳尝试并提出了工笔画整体造型的浅浮雕理念,而这一理念甚至变成顾氏工笔人物画的典型风格。
如果说《维族长老》的特点是厚重,那么《红衣少女》则是在稳重下的松灵之美。《红衣少女》中作者着力体现了工笔作品工种带“写”的特质。
顾生岳在工笔人物画上的突破性成就,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顾生岳《秋瑾像》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