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有博主发布文章称,试卷和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辅上提及大量流量明星,涉及语文、英语、政治等多门学科。在教师应援明星不时惹出是非的情形下,此事甫一传出便引发了舆论热议。
尽管对流量明星进教辅需理性看待,但并不意味着流量明星进教辅就没任何问题了。即便是培训机构的教辅资料,也涉嫌商业软广告,瓜田李下,能避开的应该尽量避开。此外,命题者的意图也很值得商榷。从网友曝光的相关试题的题面来看,出现某流量明星并非必须。之所以出现某流量明星“攻占”教辅的状况,大抵有这些可能性:一是为了让题目显得接地气;二是命题者确实为其粉丝,一有机会就忍不住为“爱豆”打卡。
实事求是地说,流量明星对新生代们确实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不仅是教辅资料的编写者们会打出明星牌,不少教师在教育教学或命题的过程中也会有意无意地涉及明星。追星从来不是一个贬义词,如果教师追捧的是钟南山、张文宏这些为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的“星”,自然没啥异议,但流量明星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简而言之,流量明星大多是资本参与“操作”的结果,部分明星还经常卷入各种是非,这些有待时间沉淀考验的争议人物,必须慎重涉及。偶尔提及或在合理的情境下适当进行一些中肯理性的分析,或许无可厚非,一旦沾染过多的情感色彩,那就很容易翻车。
在公众对于流量明星进入试卷与教辅比较敏感的情形下,命题者此举即便不是一种粉丝行为,只是为了让题目接地气而搞出的“创意”,也已经触犯了大忌。如果任由培训机构的教辅材料被流量明星“攻占”,那么人们就有理由怀疑捧着这种资料考出教师资格证的人,会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踏上讲坛之后会不会效仿?
抛开流量明星话题的敏感性,纯粹站在试题命制的专业角度审视,网上曝出的涉及流量明星的相关试题也经不起推敲。“假如你是王红,肖战是你最喜欢的一名演员,请根据提示写英语短文来描述他。”“这次考试我没考好,都是因为《陈情令》太好看了。”“小羡学习不好且调皮捣蛋;小战学习很好,表现很乖。”……毫不夸张地说,这些试题无非就是用流量明星取代了“小明”等称谓而已,既无必要,也非真正有“创意”。
流量明星进教辅所引发的风波,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不无警示意义。教师有自己喜爱的明星,属于个人行为和喜好,别人无权干涉,但若将喜好带到职务当中,那就属于滥用教育权的行为。以命题为例,如果出于合理需要提到流量明星无可厚非,但如果与试题毫无关系却强行加塞,那么就需要慎重考虑,尽量避开这种可能会“触雷”的伪创新。
一言以蔽之,教师要分清公域与私域,切莫“夹带私货”。
(文章转载自2020年3月17日《浙江教育报》,作者:胡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