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11期 2015年4月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 教育·师之有道

杂谈“课改”

近些日子以来,貌似一场“课改”在席卷大江南北。微课、微格课、慕课、翻转课……,这些课,让无数专家、领导、老师……津津乐道、甚嚣尘上。

在这么一个浮躁的大背景之下,一些老师,也不再认真钻研课标、不认真研读教材、不认真分析学情……,而是痴迷于“这课”、“那课”。

多少年以来,世界各国,常规课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模式:导入、新课、活动、小结、练习……,这一套模式也一代代传承着。在传承过程中,学习者、教育者,不断根据自己的特点,做一些调整、完善,但是,始终没有颠覆。

纵观当今形势,这场席卷大江南北的“课改”,很多倡导者都高举着“XXX”大旗,貌似想对传统课堂来一次“颠覆”。想完全颠覆“中式课堂”?不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完全颠覆”?教育教学的本质——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决定的!

在这里,不想对微课、翻转课……等课评头论足。但凡新生事物,有其自身的生命力,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我认为,常规课好似我一日三餐中的白米饭,微课、翻转课、慕课……好似水饺、面条、冷盘、热炒……。在我的一生中,餐桌上白米饭是永恒的主基调,水饺、面条、冷盘、热炒……只能是陪衬,不可能改变我的生活习性,哪怕有朝一日,我移居异国他乡,也不会改变。

大厨一盘菜肴上桌,盘子边上的装饰再怎么“花里胡哨”也仅仅是装饰,不可能“喧宾夺主”,否则就注定是“失败”。 

也就是说,常规的“中式课堂”那一套在教学中得到检验的、有效的教学环节,不会被“颠覆”,那些新生的微课、慕课、翻转课……,会让“中式课堂”更丰富多彩。

如果那些新生的“课”,真能“颠覆”传统“中式课堂”,那么,全国也无需那么多老师了,只需寥寥几百特级教师们。请这些特级教师,把各版本教材中的各学科、各学段、各章节、各小节的课,录播一下,刻盘发放给全国的中小学生就行了。可是,为什么不行呢?早年的电视大学、以前的远程教学……为什么举步维艰?

原因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承,是要有“魂”的交流,这种交流,通过视频、网络……无法完全实现,这种“魂”的交流,只有通过学习者与教育者面对面,只有面对面、眼对眼、心对心……的交流,才能实现“魂”的交流。

“中式课堂”这些年来,也在悄悄地与时俱进:多媒体、背投、大屏幕、网络……逐步进入了课堂,让我们的“中式课堂”增添了新活力。

正在风靡的微课、慕课、翻转课……也注定了必定是“中式课堂”的辅料,不会成为我们教学的主流,如果本末倒置,那么势必适得其反。

所以,要想自己的教学有所突破的老师,必须得静心钻研课标、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有的放矢地调整好自己教学的环节,恰到好处地运用那些“配料、辅料、调料”,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有所突破,才会上一个新台阶!

 (原文发表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年第四期,作者为上海市罗山中学王亚东老师)

上一条:快乐可以很简单——黑白肌理拼贴

下一条: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