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徜徉在美丽而宁静的古镇,于郁郁葱葱的山林间开启名人故里之旅,聆听老房子讲述岁月的故事,昔日的跌宕与荣光渐渐浮现…
|
告别城市的喧嚷,穿过静谧的村庒,瞬间心静了,仿佛空气中隐约流动出弱微的音符。”
一个小小的村里,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产生了四位国际级名人,50多位国内著名的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仅仅是一个沙氏,就毫不吝啬出了兄弟五位名人。老大沙孟海,一代书法宗师,浙大中文系、国画系教授;老二沙文求,广州起义烈士;老三沙文汉,浙江省第一任省长;老四沙文威,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老五沙季同,延安最早的革命战士。
沙氏五杰,我最敬你——沙孟海,我敬不仅仅是你的才华,更是你的那份淡然。在我看到的资料里,你是“书印泰斗”、文学巨擘。你学问渊博,识见高明,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难能可贵的是你对家乡怀有着特殊的情愫,从你晚年用浓笔重墨写下的那幅“我爱祖国各地名乡,更多爱所生长的故乡”, 1983年秋,你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培养“爱国、爱乡、爱家”的思想,将故居捐赠给鄞县人民政府,建立了“沙文求烈士故居”。
(集团公司 毛素裙)
藜斋故居里墙面上随处可见的字画让人感受到了沙耆对于艺术前所未有的痴狂。”
偶游鄞州塘溪镇沙村,印象最深的是沙耆。沙耆——一个让人充满联想的“疯子”画家。藜斋故居里的裸女图,墙面随处可见的字画让人感受到了沙耆前所未有的疯和狂。就在这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里,连花、草、山、水甚至矮屋篱墙都变成了他的寄托,可是却没有人能体会到这个从外归来,妻子远离,父亲离世的人的悲凉和压抑;也没有理解,不该在当时出现的他的这种疯狂,并不是桀骜不驯不是偏激而是一种守望的孤独。
我猜,每一种的遗世独立都是与众不同的吧。
(文教公司 毛冬超)
“ |
伴着微风,闻着犬吠,徒步走进深山。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次短途盈溢着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
远远就看见了一栋栋古色古香的房子,沙氏故居是砖木结构的旧式楼房,房子虽然不大,却有着独特的风格。令我最影响深刻的是,在后屋院子的一面墙上刻了很多字,其中就有一句“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字迹,这不仅表达了作为一个革命者强烈的共产主义精神,还表现了革命者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再往前走几步路是沙耆的故居,听说他家的水泥地砖还都是当时从日本运过来的,足以见得这位艺术家的品味与众不同。沙耆早年留学欧洲,绘画本领很有天赋,还和毕加索一起办过画展。最令我惊讶的是,在他家二楼板壁上,画了十多幅裸体女人,听说是因为他为情所困得了精神病,而那些绘画中的女人都是他老婆的化身。
我沉思,这是多么偏执的热爱,多么偏执的追求,抛弃一切世人的嘲笑,和不被人理解的眼光,只专注于自我的艺术!这种对艺术执着的情怀和精神,都无时无刻不撼动我们的心灵!
(国贸公司 冯萍)
“ |
是癫是狂是沙耆,是死似生是艺术。”
步入宁静的小镇,远离城市喧嚣,片片竹海映满眼,阵阵花香拂面来,正如一幅山水清墨画,内敛却不失韵味,这是塘溪沙村给我的初印象。
在这里,踩着百年石子路,抚着旧时小巷白墙灰瓦,我试着走进沙耆先生与其对话,他是位几乎不为人们所熟知的画家,然而,这位以自己的生命遭遇浇灌艺术之树的人将会永远记录在当代美术史上,并激发我们去积极探索艺术的意义。
只身站在沙耆故居门外,听着怦怦心跳声久久不敢迈入,怕惊扰了正在专心作画的他还是更怕看到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他,或许都已不重要。隔着厚厚玻璃窗看着墙中先生所画红色飞马珀伽索斯的雄姿和左侧墨书的文字,忽觉神奇,这两种代表中西不同文化赫然共存于一垛墙面,不显突兀反而相得益彰,强烈地表达着先生急切而狂躁不安的心灵呐喊,仿佛化身欲乘飞马拯救苍生的英雄。这样狂放豪迈的画风表达正是艺术赋予先生特有的魅力吧。
沙耆先生虽没有其族兄沙孟海先生声名显赫,但在油画艺术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是值得我们铭记尊敬的艺术家。早年他潜心持久、深入地研习西方绘画艺术,日后虽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却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炽热之情,在自己的故乡在沙村这片土地上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财富。
(文教公司 余娜)
“ |
感受人文,寄情山水。抛开教学的压力,轻装上阵。”
塘溪,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和美丽景色的小镇。我从小生长在毗邻的小镇上,或许少了同伴心中的那种好奇,但是心中不乏轻松、喜悦之情。我们的第一站是沙氏故居,作为这一小镇的名人,从小就从小伙伴的叙述中了解一二。在宽敞的院落中,整齐的码放着这个季节特有的笋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地面是用鹅卵石铺上的,走在上面有种别样的感觉。屋内有各种物品,诉说着曾经在这里生活的故人。
告别了故居,我们向下一个目的地行进——半山腰的农家乐,小路边是一座座老式砖房,小溪里大白鹅排着队向上游前进。远远地望见山顶有几座风力发电机组,山腰上还能依稀看到几株杜鹃花,心情豁然开朗,小伙伴也开启了拍照模式。或许是卸下了工作的压力,脚步在这微陡的山路上十分轻快,哼着小歌。一小时的徒步,把我们肚子中残存的一点能量消耗殆尽,一大桌山珍海味正在召唤我们。夜幕降临,正是犒劳自己的时候,适当的运动加美味的菜肴,释放了我们的味蕾。
(宁波华外 蔡杰)
“ |
被人们铭记的总是革命烈士,但他们背后的家人同样值得敬佩。”
故居是沙氏五兄弟的出生地,也是鄞州区革命运动的发源地,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一个人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与他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而其中家庭教育更为重要。沙氏五兄弟的父亲早逝,他们全是靠母亲陈龄女士抚养长大。在那样一个年代,一个女人能支撑起一个家庭,并将自己的大儿子送进学堂是多么不容易的事。被人们铭记的总是革命烈士,但其实革命烈士背后的家人更值得我们敬佩。陈龄女士,一个生于封建时期的女人,但是她的思想一点也不守旧。
行程的最后,我们参观的是位于童村的童第周故居。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提到童第周,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学课文《一定要争气》。课文中介绍了童第周因为基础差刻苦学习的故事,还有在比利时留学时,一遍一遍刻苦专研青蛙卵外膜剥离实验,最终获得成功,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
(文教公司 梁晶)
“ |
说起二十世纪的书法,能称得上泰斗的,我首先想到的是沙孟海先生。”
先生的书法篆刻受康有为、吴昌硕、赵叔孺的影响,代表北碑雄强一路而开一代风气,无论篆隶楷草,都在书法史上举足轻重,被世人誉为“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海内榜书,沙翁第一”。
先生的书法少承碑学之流风,在20岁以后,就已经闻名江左,跻身名家之列。28岁那年,在先生的《近三百年的书学》一稿中,就曾论述过自崇祯元年(1628年)起对书法派别及书学作家的见地。可见先生治学严谨,研究精到。先生壮岁时更是集百家之长,超然卓立,为西泠巨子。晚岁则博大精深,书法圆润平实,无骨却有神,笔锋间的潇洒深意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先生少时家境窘迫,沙式兄弟都曾辍学,为此先生鬻文卖字,支撑其弟弟们的学业。抗战时期,先生以两篇电文定乱局而闻名,力劝吴佩孚以大义为重,民族为先。建国后,先生被要求为灵隐寺“大雄宝殿”补提款,这时老先生又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倔老头,声称摁着他的手也不愿意补提款。这些轶事趣闻仿佛生动在前,而今徒留世人感慨,难习其人生墨香中的气魄真意。
(自强公司 柳盈超)
“ |
回头望向童村,远处的山、远处的水、远处的景,都让我难以忘怀,愿下次依然寻访古迹,感受那最深切的文化精髓。”
进入童村,我们沿着路边小溪一路前行,据说这条小溪有一个很有意境的名字,名曰“弦溪”,因溪水流声如琴弦轻抚而得名。走了一会,“童第周故居”映入眼帘,些许青苔山石堆垒着,阳光透过的招牌颇有古风韵味。
拾级而上,进入大厅,一眼望去,鹅卵石的路面,典型的江南水乡四合院民居,普通的砖木结构,系清代晚期的建筑风格。步入内堂,陈旧的床铺、座椅、厨柜、劳具等一件件朴实平常的物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童第周先生的童年生活境遇。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之下,童第周先生怀揣着父母对他的深切厚望,卧室里的“滴水穿石”见证着他少年立志、决不服输、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紧紧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以顽强的毅力去攀爬科学的高峰。展厅里每一份国家领导签署的任命证书,都记录着童第周先生一生孜孜不倦地为我国的科研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爱国精神。
(宁波华外 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