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华外 谢佩娣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习得性无助”,当人遭受接连不断的失败和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失去控制和无能为力,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反映在学生身上被称为“自我贬低”: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过低,与理想自我差距太大,即使通过努力,也因目标过高而受挫失望。
台湾生小鲍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有礼貌、懂事。深入接触后还发现他的体育很棒,可成绩上种种不如意:数学考不及格,语文和思社知识点经常背不出来……直到某天他对我说:“老师,我想去台湾读书,反正这儿的普高我是考不上的”。,在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的无奈,得知为了提高学业成绩,他曾非常地努力:上课强迫自己认真听,为了避免自己走神,把橡皮筋套在自己的手腕上,一旦发现自己走神就狠狠地弹一下,让自己长记性,课后作业努力完成,甚至请了一对一的家教,帮自己解决作业上的问题……但是坚持一个月后他发现自己的成绩并没有很大的起色,于是每天过着看似认真实则走神的混日子状态。面临升学压力,周围的许多同学都有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他显得格格不入,于是决定回到台湾去,既可以摆脱现有的尴尬境地,也有可能找到新的学习起点。可是想想父母亲都已在宁波工作,离开他们独自一人回台湾,又有点不愿意。
面对纠结的他,作为班主任的我,除了自责未能及时了解情况,没能及时帮到他以外,更多的是思考该怎样去帮他。我先让他写了一份对自己现状的真实想法,把这份资料给他父母看,建议父母做到每周来学校看他两次,多与他进行平等、温暖的谈话,给他带点他喜欢吃的食物;针对他考试成绩给他写一段话,以肯定为主,多找他的优点,父母觉得特别骄傲的地方,此外也要提一些他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其次我也把他写的这份资料给学科老师看,想让他们从中发现孩子的优点,理解孩子的纠结,改变对他原有的看法,从观念上认定这个孩子是阳光的,是积极要求上进的,只是目前碰到了困难,需要老师们的帮助。在平时的学习中,多鼓励,少打击。平时的作业多加强个别辅导。
最后做为班主任的我则从“增强自信”的角度来帮助他,帮他制定合理目标,让闪光点成为他的亮点。在班级中,指定他为我们班篮球中考课外集训班的首席指导,专门培训和监督其他孩子的篮球训练。我时刻关注着小鲍同学,他有了哪怕一丁点儿进步,我都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当然发现他有不足时,绝对不公开批评,只是私下里单独提醒和沟通,并鼓励他继续努力学习。
正如“罗森塔尔效应”中所说的,欣赏引导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事实表明,我们老师和他的父母在这个孩子身上收获了大大的成就感,初三第二学期他就被保送到我们学校的高中部就读,当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和我紧紧拥抱时,我相信这时的他心里是满满的阳光,没有一丝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