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朋友圈一打开常常满屏都是打卡信息(主要是小学):“阅读打卡”“跳舞打卡”“运动打卡”“背诵打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授课,更是调用“打卡”软件,以时刻监督学生作业的完成进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和家长的抱怨声此起彼伏。教师觉得家长不负责任,没有及时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而家长更苦,说孩子压根不听自己的。他们在这场无硝烟的家校战争中,两败俱伤。
这场以“打卡”为落实纽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忽视了什么?
“打卡”的初衷:督促学生养成习惯,达到自我约束,完成学习目标。“督促”与“自我约束”是一组矛盾体,既然是督促,那就意味着“打卡”的主角——学生是不靠谱的。笔者认为,如果学习任务是无趣、无意义的,那么学生接受的就是苦差事。如因为“打卡”有时间,学生反而降低了阅读兴趣,忽略阅读本身的快乐。笔者甚至认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打卡”中一点点流失;学生思维的宽度,在“打卡”中一点点缩短。
那么,该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呢?
首先要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自主动机。在学习模式改变时,我们和学生交流过吗?为什么采用这种模式?教师希望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该如何合理安排学习?要知道,家长没上班前,教师们预设学生只是孩子,没有能力安排自己的学习,所以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引领。等家长们陆续上班,试问,一个从未有机会锻炼自主能力的孩子,怎会一夜长大?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一开始线上授课时,就应有权利全面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学习信息,拥有选择权。
教师可以布置一周的学习任务,然后由学生自己安排每日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及学习方法。如果是一天一课,可以提供多个优秀教学视频供学生选择;甚至只是规定学习内容,由学生自行上网搜索适合自己的网课。学生未来的路很长,不会因为这一个来月的选择不妥而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反而能在磕碰中学会辨别。
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拥有允许孩子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的气量,并给予孩子全权承担交作业的责任和直接与教师沟通的权利。每个学生天生就是玩家,而不是小兵,只有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才能激发其学习内动力,成为自主的个体。
其次,教师要丰富学生上交作业的鲜活形式。
宅家学习,不该让冷冰冰的“打卡”阻挡师生之间的交流。作业的目的是什么?不是机械地重复课堂已经讲过的内容,而应是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鲜活、温暖的,可以制作一个美篇介绍本周的收获,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观摩;也可以设计一些亲子互动的作业,落实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只要教师花一点点心思做一点点努力,完全可以走出“粗暴打卡”的怪圈。
我们应该怀着培养能终身学习的未来接班人的梦想,去引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别让“打卡”这种简单粗暴的模式,侵蚀掉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节选自2020年3月20日《中国教育报》,作者:周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