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01期 2014年5月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 资讯纵横

“培养学生”与“培养考生”

 学生和考生是一对包含被包含的种属关系的概念。

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校长、教师、家长没有人会选择“培养考生”而放弃“培养学生”的,但是,我们的教育行为并不像我们的选择那样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非常佩服北京四中的“贵族精神和精神贵族”的教育。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四中以拥有大批党政军高级干部子弟而闻名,自然形成“红色贵族”的摇篮。从李敖到陈景润,从刘源上将到陈凯歌,许多政界、商界、学术界、文化界的“大名字”都出自四中。

这是“精神贵族和贵族精神”的胜利。

近年来,每年都有95%左右的毕业生考入重点大学,其中40%被北大、清华等录取。校长刘长铭答记者问,谈到应试教育还没有得到彻底扭转的状态下一个不能回避的生源问题时,刘校长回答说:“至于生源,就是中考考的,也都是一些普通中考生。当然录取的分数要高一些。”

 录取分数要高一些,高了多少?没说。有趣的是这个“当然”。“当然”者,“理应如此”“不这样不行”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三:一是四中的优秀生源已经形成了“惯性”,所以不愁;二是四中有好生源,无可厚非,四中的辉煌历史就是获取优质生源的当然资格;三是没有好生源,四中的高升学率哪里来,这是一个对四中来说不是问题的问题。

现在许多牛校,可以回避生源问题,回避高考升学率,用鲁迅的话说就是“髦得合时”,越是轻描淡写地解说高考升学率问题和生源问题,笔者越是觉得有问题,而且有大问题。

仔细看看,细仔想想,许多牛校“学生”味仍然很淡,“考生”味仍然很浓。

“我们尊重小孩的兴趣,不往考生培养,而是往一个健全的、有自己的兴趣倾向的人去培养,这个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所以其他任何学校都可以做到。”意思是,我们培养“学生”,我们不制造“考生”,这是任何学校都能做到的。这种教育理念的倡导,很有意义和价值,但笔者仍然怀疑,因为国内许多名校,还是把培养“考生”作为主旋律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钱文忠先生在一次教育演讲中,把对基础教育的态度概括为四个字——“我不相信”。

    笔者以为,已经在真正努力“培养学生”如四中的学校还不多,打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旗号行狠抓应试教育制造“考生”之实的学校却很多。

    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也不必太把新东方当回事。新东方的辉煌让万千家长孩子刮目,让千万培训机构垂涎。为什么?考试的高本领啊。笔者想问,新东方已经生成了多少“贵族精神和精神贵族”?新东方的胜利,是培养“考生”的胜利,不是培养“学生”的胜利。新东方的教育内容里没有多少“合伙人精神”,多的,还是应试的元素。新东方要把本质上的培训机构变为本质上的学校,为时尚早。这道理很简单,但是我们许许多多人却没有明白。

    《除了刷分,中国学生拿什么去叩美国名校大门》一文,给准备留学中的孩子四点建议。建议一,找到自己的独特性(个性,是贵族精神的直接构成,是精神贵族们的基本品质)。建议二,参加与兴趣及发展相关的活动(特长是精神贵族的高雅的体现,无怪乎贵族们很多都离不开马术、高尔夫、雪茄、钻石)。建议三:积累人文素养(没有人文素养就不能与“贵族精神和精神贵族”挨边)。建议四,美东西学校、公私学校有别(发现美国不同学校的不同特色,找到与自己的“贵族精神和精神贵族”发展目标一致的学校)。

这四点建议,很好。

(本文摘自康文教育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