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12期 2015年5月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 教育·师之有道

我说教改

 宁波华外 柴柏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和社会的功利心不断增强,教育界当然也不例外,也变得越来越功利: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课只讲5分钟,让学生自学”等等,学校、专家、学者及部分教师纷纷寻求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方法标新立异、并不断地推陈出新。

于是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国外各种所谓“先进的”、“优秀的”教学方法横贯大江南北、铺天盖地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其来势之猛,大有颠覆传统课堂、迎来课堂教学革命之势。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国内传统教育模式的否定与批判,大有一种“国外的就是最先进的”、“先进的就是最好的”,基层教育者一片茫然、无所适从。

诚然,国外的教育教学模式固然有好的一面,但要知道,他们自有他们的国情----技术先进、受教育人口少等;我们还应认识到,尔等在国外的所见所闻仅是冰山一角,也仅仅是几所学校、几个老师的做法而已,我们怎能学瞎人摸象、以偏概全?

我国人口多,许多地区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教育资源奇缺,班额大;我国学生课业多、负担重、难度大,升学压力大,学生活动时间少;我国几千的传统教育经验丰富、底蕴深厚,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此为基础,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而为,而不应好高骛远、邯郸学步。

就拿“探究式教学法”来说吧。“探索式教学法”或者“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和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Semenovich Vygotsky)等,关于儿童心理认知世界的理论产生的“建构主义学派”。建构主义认为儿童在认识世界的时候通过自我探索所得到的知识和技能,既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创造性,也能让他们更牢固地记忆所学到的知识。

这样一个心理学理论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是,假如把这个理论当成是一种教学法就麻烦了:最常见的应用就是老师上课把本来五分钟就能讲通讲透的内容,变成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可能会花五天的时间。然后,更甚之,是采用“小组探究”的办法,全组学生“探究”个五个星期,结果差的学生还是什么都没“探”出来,好的学生则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去帮或者不帮差学生“探究”。在美国的公立教育实践中,我还在教师研讨会上看到“通过探究重新发现牛顿定律”,或者“通过小组探究发现了勾股定理”这样搞笑无厘头的东西。

教育是有方法的,也是要讲究方法的,但应须知,教无定法。真正的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应该千篇一律,而应是百花齐放的,因为国情不同,省情、乡情不同,校情不同,学情不同,老师不同,学科不同,同学科又有不同的内容……教育面对这么多的不同,怎可千篇一律、一个模式了之?

我认为,教育教学必须脚踏实地,不能跟风、盲从、急功近利、崇洋媚外。我们应该做一个鲁迅先生笔下的“拿来主义”者,多些理性,多些自信,结合国情、校情、学情等,选择性地“拿来”,取其精华,摒弃糟粕,在传统的基础上继承、创新、发展才是上策。


上一条:在学生面前犯了错

下一条: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