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明天更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政策和实践
中国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刘利民
新冠肺炎疫情是今年最大的变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在疫情影响下发生着改变。为了明天更好的教育,我愿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挥其在促进教育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评价体系的作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和治理方式变革,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促进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让技术成为推动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强劲动力。
第二,坚持提质增效。教育是一定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的,学校在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设置,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机制,激发高校人才培养的潜力和活力。职业教育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坚持校企结合、产教融合,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本科和研究生则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在专业设置上更加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
第三,坚持开放合作,完善全球教育治理。中国政府近期出台的教育文件再次明确了加快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将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建、互融、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
面向未来,我们要携手前行,坚持开放包容精神,进一步聚焦全球教育发展改革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整合多方力量,合作探索解决办法与方案,推动发展经验互学互建,实现全球治理互利互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